第2章 绣戈袍2

朝会结束,唐尚杰回到府中,夫人王氏早已预备香案,三跪九叩迎接。王氏年约五旬,面容慈祥,举止端庄,是唐尚杰的贤内助。

唐尚杰,字子文,福建泉州府人氏,弘治年间状元及第,历经三朝,历官中外,以忠勤自矢。

其妻早逝,唯有一母一女,膝下七子,个个出类拔萃,文武双全,世人称之为“唐门七子”。

长子唐云龙,武探花出身,曾随父征讨倭寇,立下赫赫战功,封忠烈侯。他身形魁梧,浓眉大眼,性格刚毅,为人正直,在军中威望极高。

次子唐云虎,武进士出身,亦随父出征,勇猛异常,封勇烈侯。他身材高大,虎背熊腰,声音洪亮,作战时如猛虎下山,敌人闻风丧胆。

三子唐云彪,武进士出身,官拜锦衣卫千户,因御寇有功,封威勇伯。他面容俊朗,身手矫健,心思缜密,善于侦查,是锦衣卫中的佼佼者。

四子唐云光,文进士出身,官至太常寺正卿。他温文尔雅,学识渊博,精通礼仪,在朝中以稳重着称,常为皇帝分忧解难。

五子唐云豹,武状元出身,官封万户侯,镇守雁门关总兵之职。他身形健硕,目光如炬,武艺超群,治军严明,多次击退北方入侵之敌。

六子唐云俊,翰林出身,官拜都察院副都御史,恩选尚主,娶了皇帝的侄女为妻。他英俊潇洒,才华横溢,善于辞令,在朝中人气极高。

唯有七子唐云卿,与众不同。

他自幼聪颖,本可走科举之路,却弃文就武,中了武解元。

他不愿在朝为官,选择在籍奉侍祖母与母亲。

他性格温和,孝心感人,武艺虽不如几位兄长,却深得乡里敬重。

老爷,这绣戈袍果真如传说中那般神奇?王氏好奇地问道。

唐尚杰笑道:“夫人,此袍确实非凡。来,你亲自看看。”

王氏小心翼翼地接过绣戈袍,只见那袍子在阳光下泛着奇异的光芒,仿佛有生命一般。

她轻轻抚摸着袍面,感受着那奇特的触感,眼中满是敬畏。

果然神奇!

王氏赞叹道,“远处观之,见其光怪陆离,五色不定,好像要放出火焰来的样子。近前观之,却又了无他异。且不见织造之痕,又不见缝纫之迹。”

唐尚杰点头道:“正是。此袍乃大禹治水时所穿的天衣,是戈国的镇国之宝,具有盛夏不暑、隆冬不寒、入水不濡、入火不焚的神奇特性。”

王氏将绣戈袍摆在家庙堂上,焚香燃烛,告说祖宗,以荣君赐。随后,唐尚杰大开东阁,延请五府六部,庆贺赐袍。

这些同寅同年,都闻得唐尚书蒙珍袍之赐,正要到尚书府中,一来道喜,二来鉴赏。今见来邀,自然陆续来到。

唐兄,恭喜恭喜!兵部尚书李大人拱手笑道,“圣上赐袍,这是何等的荣耀啊!”

唐尚杰谦逊地回礼:“李兄过奖了。不过是圣上恩典,臣子当尽忠职守罢了。”

堂中正中央设着一张座榻,榻上放着一张小巧的学士椅,那件绣戈袍就铺在上面。

座榻上方挂着五彩座帐,帐内用彩绸结出恩荣二字。

帐前供着一副古铜八宝香案,香案前铺着拜毡。

众官员依次向香案行三跪九叩之礼,然后才上前观赏宝袍。

只见这袍子远看时五彩斑斓,光怪陆离,仿佛要喷出火焰来;近看却又平平无奇,不见丝毫织造缝纫的痕迹。

更奇的是,在这酷暑时节,堂中竟清风习习,连一只苍蝇都飞不进来。

真是神物啊!吏部侍郎王大人惊叹道,“这袍子竟有驱暑避蝇之效!”

工部侍郎张光也挤在人群中,眼中闪烁着贪婪的光芒。

他表面上赞叹不已,心中却妒火中烧:“凭什么这等宝物落在唐尚杰手中?若是我得了此袍,定能更得圣上欢心。”

宴席一直持续到傍晚。客散后,唐尚杰回到后堂,与夫人王氏叙话。

圣恩高厚,报答维难啊。

唐尚杰叹道,“我与六个儿子在朝为官,都知勤勉尽责,我倒放心。唯有七子云卿,跟着祖母在老家,我担心他年少气盛,仗着父兄势力欺压百姓,败坏家风。”

王氏夫人点头道:“老爷说得是。我也正担心云卿在家惹是生非。不如召他来京,既能约束他,又能亲自教导。”

我也是这么想的。唐尚杰随即命丫鬟取来文房四宝,在灯下写好家书。

次日清晨,老家人唐安奉命出发。他晓行夜宿,半月后终于抵达福建泉州。唐府门房一见是京中来的唐安,连忙通报。

老太太,唐安回来了!丫鬟兴奋地通报。

堂中,老太太正与儿媳杨氏夫人说话。老太太年近七旬,面容慈祥,虽已白发苍苍,但精神矍铄。杨氏夫人三十出头,举止端庄,眉目温和。

快请他进来。老太太说道。

唐安快步走入堂内,扑通跪倒:“老太太安好,夫人安好!”

老太太笑道:“唐安,一路辛苦了。京中老爷可好?”

回老太太,老爷身体康健,只是近日事务繁忙。这是老爷写给七公子的家书。唐安从怀中取出书信,双手奉上。

老太太接过书信,递给杨氏夫人:“你念给我听听。”

杨氏夫人展开书信,朗声读道:“母亲大人膝下敬禀:儿蒙圣恩赏赐绣戈袍,意欲唤七子云卿进京,将此袍传他,督促其考取功名。家中事务全赖媳妇照料,望母亲保重身体…”

老太太听罢,对杨氏夫人说:“你父亲是想让云卿上京求取功名。这是好事。”

杨氏夫人点头:“正是。我也正担心云卿在家惹是生非。只是一来他年轻,二来路途遥远,我一直放心不下。如今老爷派唐安来接他,再好不过了。”

老太太转向一旁的唐云卿:“你父亲叫你上京,你意下如何?”

唐云卿是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,身材魁梧,眉目英挺。他闻言大喜:“孙儿正有此意!既然父亲来信,我定当早日启程。”

那就好。老太太说道,“你去和你妻子说一声,收拾行李,过了中秋,十六日就动身吧。”

是,祖母。唐云卿躬身应道。

唐云卿来到后房,见妻子李氏正在绣花。李氏年方十八,容貌秀丽,举止端庄。她已有数月身孕,腹部微微隆起。

娘子,父亲有信来,召我进京考取功名。唐云卿说道,“祖母吩咐十六日启程。”

李氏放下绣花针,眼中不舍:这是好事。

家中祖母和母亲我会好好侍奉,你放心。

只是…她轻抚腹部,“我已有身孕,将来生下孩子,你要给他取个名字。”

唐云卿想了想:“若是男孩,就叫嵩庆;若是女孩,就由你取名吧。”

李氏含笑点头:“好,我记下了。”

正是:他日风霜慈母梦,十年弧矢丈夫心。

好书推荐